一場疫情讓全球的汽車產業都備受打擊,下至入門家用,上至頂級豪華,全都因為疫情的原因停產停銷。國外的疫情狀況,目前來看并不容樂觀,不過部分歐洲汽車工廠,已經艱難的按下了重啟鍵;而美國市場據外媒報道,當地三所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都將在下月 4 日復工。
艱難的復產,不僅要面臨員工的安全問題,還要提前預判到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,想要重回正常軌道,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。反觀國內,目前正在逐漸走出陰霾,復工復產后,各地都在推政策促消費,不過疫情的后續影響還在持續,市場的需求量離正軌還有較長的距離。
歐洲市場艱難復工
現代和起亞是第一批決定恢復歐洲生產的汽車品牌,根據計劃,現代汽車將在復產后的捷克工廠實行兩班制,而不是正常時期的三班制,以確保采取適當的衛生保護措施。
4 月 20 日,大眾汽車在德國和斯洛伐克的工廠重新開始了汽車生產,產能會相對較低。

沃爾沃在瑞典和比利時的工廠也恢復了生產,并相應的調整了產量。
賓利將其英國工廠關閉時間又延長了三個禮拜,現在打算在 5 月 11 日在復產。
戴姆勒與其工會就復工后的安全措施進行了談判,并準備在 4 月底左右啟動投產,第一批復產將采取輪班操作。

豐田歐洲分公司表示,計劃在本月 22 日啟動法國工廠的生產,并在地板上標記,以確保一線工人的距離。
PSA 正在為 Vauxhall 工廠的生產做準備,其中包括了 100 多個步驟。除了對員工進行自我監控外,還要求員工必須戴上眼鏡、配戴口罩,采取社會隔離措施,經常清潔工具等。

目前歐洲復產的一線工廠,大部分食堂都是關閉狀態,會議流程盡可能的變成線上交流,參與生產的員工必須身穿防護服和口罩,并佩戴電子振動腕帶(或在地板上標記),以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。
根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匯總的數據,3 月歐盟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 55.1%;3 月份 27 個歐盟國家共銷售了 567308 輛汽車,而去年的總額為 1264569 輛。
攔腰似的下滑已經說明了問題,就 4 月份的狀況來看,很可能還不如 3 月的表現。艱難的復產只是一個開始,接下來還要面對市場需求和零部件供應等問題,難題會接踵而至。

國內市場難現 " 報復性消費 "
國內市場,目前相對來說要樂觀很多,全線車企基本都已經復工復產。產量并不是問題,現在擺在國內汽車市場面前最大的難題,是該如何促進消費。最初說的報復性消費,只在餐飲業和旅游業出現了,而在汽車這等大件購置上,并沒有真正回歸常態。

中汽協在 3 月汽車產銷數據發布會上,坦言產業鏈恢復已不再是問題,但需求端受影響開始顯現。今年 3 月,國內汽車銷售 143 萬輛,同比下降 43.3%。
不過仍有人猜測中國車市會迎來爆發式增長,首先疫情期間汽車消費量很小,累計的需求會在后期帶來補償;其次經歷疫情以后會讓消費者更加在意自己的私密空間;最后各地輪番出臺購車政策,會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。

這個猜想的實現可能性有多大我們不給予猜測,但至少目前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。大部分公司都采取了降薪的措施,在收入受到影響以后,很多人都推遲了購車計劃,他們更愿意把錢花在房貸等硬性需求上。
而在各地積極推出的購車補貼方面,幅度都在幾千元至萬元左右,吸引力并沒有如想象中大。多半地方補貼僅僅針對本地產汽車,相比之前購置稅的減免,影響力要差上很多。

總結一下主要原因,還是疫情讓部分消費者收入受到了影響,而直接的收入降低便耽誤了該有的購車計劃。根據乘聯會最新消息顯示,4 月市場降幅將進一步縮窄,預計狹義乘用車零售量 139 萬輛,同比下滑 8%左右。
但這種回升很大程度是前期堆積的訂單釋放,真實購車需求短期內難以得到恢復。所以目前來看,中國車市正在緩慢 " 回血 ",但想如猜測那般爆發式增長,目前難度較大。
